这样吃梨,不寒凉,还润五脏之阴
这样吃梨,不寒凉,还润五脏之阴
之前白露还会有点湿,秋分后是妥妥的燥了。
这种燥先伤呼吸系统 :鼻子干,口干,咽喉干。接着是 皮肤 ,皮肤会发痒,抓了之后有白色皮屑。
然后是 更深层的——胃阴不足、肠燥 ,大便干结和便秘, 秋燥再继续深入,还会伤血,伤肾阴。
还好一开始的这种燥,梨就能解了它。
但受多年熏陶的中医粉都知道: 梨是寒凉的!怎么吃才好呢?
尤其是火神派大神李阳波说他从不吃梨, “梨不可多食,令人寒中” 的教诲会一直在脑中盘桓,这梨是该吃还是不该吃……
梨是天然的清凉果
梨性寒,有清凉的属性,能降秋天的燥火。
《本草》里说它:润肺凉心,消痰降火,解疮毒、酒毒。
当我们体内有热,抽烟到喉咙冒火、吸多了煤烟、或者喝醉了酒,出现 咽喉干痛、干咳、口渴 的症状时, 吃一点生梨就是很好的选择,简直是天然降火的甘露。
凡烟火、煤火、酒毒,一切热为患的人,吃梨马上解!如果有寒冷地区要烧煤来供暖,鼻子咽喉不舒服了,就可以吃点生梨。
且脾胃好的人,可以直接吃生梨、解虚火,阳气足就是任性。
但中焦虚寒、一着凉就拉肚子的:生吃梨,会伤了你的脾阳。
梨,“多吃就会寒中”,也就是中焦虚寒。
脾胃虚寒的人,中焦阳气不足。平时已经无力运化食物和体内的水湿,所以生吃梨就更寒。
吃完梨发现 嘴巴会冒口水、打嗝臭,甚至肉眼可见舌苔变胖有齿痕、大便变稀腹泻。
就不要吃梨了,甚至吃水果都要谨慎。
马上喝一杯姜水 , 或者养中米茶,补救一下,温暖脾阳。
养中米茶,是解胃寒的炒米方。
梨,生吃清六腑之热,熟吃则滋五脏之阴。
秋天的初阶润燥法:原汁炖梨
【做法很简单】
梨连皮切块放电压力锅里炖。煮梨时不需要削掉梨皮,梨皮润肺作用最好。(喜欢甜的加一点冰糖调味)
加水总量不多于梨总量的一半,用煮饭模式焖熟即可。
或者直接放在炖盅里隔水慢炖一小时。
这样蒸出来的梨,保留了梨的香气、有天然的甜润,软软绵绵的口感,很滋润,脾胃虚寒的人也能吃。
秋天外感后寒热错杂的咳嗽,要吃升级版:花椒炖梨。
秋天外感结束之后,经常有残留的咳嗽,鼻涕、痰,拖拖拉拉,无法断根,这是寒热交错的状态。
这时炖梨的时候要加点花椒——温热、散寒, 振奋脾胃之气。把梨的凉性中和掉,能够寒热并调。
【材料】雪梨一个、花椒5-10粒左右。
【制作方法】
照上面炖梨的方法加花椒一起炖即可。也可以把秋梨从上1/3处切开,掏出梨心,用筷子在梨肉扎十多个眼,放入花椒,加水,盖回梨的上部,原只炖。
如果是风热咳嗽、有黄粘痰的,就要喝菊花雪梨汤了。
风热咳嗽的小伙伴们,主要表现为: 白天咳嗽多,咳黄痰或无痰 ,不易咳出,咽干疼痛,口渴等症状。
这时,梨要和菊花一起用 , 雪梨能清热润燥、菊花清上焦郁热,两者搭配,适合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。
【材料】菊花5朵、梨一个,冰糖适量,脾胃虚寒的可加一些姜片。
【做法】梨洗净后切小块,跟菊花一起放在 养生 壶里煮15分钟,最后放入冰糖就可以喝了。
百合银耳雪梨羹:平和地润到五脏之阴
很多人只知道春要养肝, 其实,立秋后,才是需要养肝、清肝的时节。
金克木 ,接下来逐渐变强的金气,就会让原本肝不好,木弱的人,更加不平衡。
秋天的各种燥,都要靠滋阴来解决。
鼻子干、口干、咽喉干、皮肤干、肠燥大便干、胃阴不足胃火旺,甚至肝肾之阴不足。
或者时不时有两声燥咳、干咳好几天、痰少而黏、咽喉干痛、唇鼻干燥,喝水不解渴的时候。
光吃雪梨就不够了, 要出动银耳百合雪梨羹, 平和地润养五脏之阴。
【做法】
银耳提前泡发,小火炖10小时(或者隔水炖),软糯之后再加入百合、雪梨块炖至软烂就可以了。可加红糖或冰糖调味。
吃梨选哪种,才能真正润到五脏上呢?
《本草求真》中载:“然惟乳梨、鹅梨、消梨可食,余梨则亦不能去病也。”
也就是说可以用来入药用的、 有滋阴润燥作用的, 只有“乳梨、鹅梨与消梨”, 其他品种的梨只能当水果零食吃吃了。
川贝冰糖炖梨的做法
梨因其甘甜的口感和寒性属性,被广泛用于肺部疾病的调理中。中医理论认为,梨入肺经,具有清热化痰、止咳的功效。其甘甜的味道,能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梨的食用并不局限于直接食用,还可以与其他药材配合使用,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。
川贝母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其味苦、甘,主要用于化痰止咳、清热散结。在实际应用中,为了平衡川贝母的苦味,常常会加入冰糖。冰糖虽主要用于调味,但在本方中,它还承担着辅助川贝母发挥功效的角色。
在本方中,雪梨、冰糖与川贝的组合被用来制作一道具有滋补作用的汤品。雪梨1个,冰糖25克,川贝少许。首先,将雪梨洗净、削皮并切成两半,挖去果核,以保持完整的梨形。然后,在梨盅内放入几粒川贝和冰糖,用牙签固定,确保它们不会散落。接着,将梨放入碗中,加入适量的水,放入蒸锅中隔水蒸煮30分钟,即可享用。
此方不仅能够清热化痰、止咳,还能有效缓解因肺部疾病引起的不适。在日常生活中,适当食用这类食物,有助于保持肺部健康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本方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,但在使用时仍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调整。如有需要,请咨询专业医师,以确保安全和有效。